阳光玫瑰葡萄变便宜又难吃——可研论证可行性
风靡一时的阳光玫瑰葡萄,最近似乎“失宠”了。曾经它被誉为“葡萄中的爱马仕”,巅峰时期价格超百元一斤。如今,面对十元甚至五元一斤的价格,消费者反而没了以前的热情。还因难吃登上了社交平台热门,引发群众稳评热议。
对于为什么不爱买阳光玫瑰葡萄了,有博主表示感觉现在的阳光玫瑰甜得发齁,一点葡萄味儿都没有,“吃一颗葡萄就像喝了一口糖水”,这一说法得到了许多网友的赞同。与此同时,也有网友表示,自己买到的阳光玫瑰相当寡淡,没什么味儿。降价后的阳光玫瑰,真的不好吃了吗?
可研论证可行性——量上去了,质下降了?
“吃一颗,嘴里仿佛充满了阳光下的玫瑰的花香。”对阳光玫瑰口味的这一描述,并非虚言。这种葡萄有玫瑰香和奶香的复合型香味,吃起来口感硬脆,果粒也很大,平均粒重能达到13g左右。可以说,无论是风味还是外表,阳光玫瑰都十分特别。但是,如今的阳光玫瑰,似乎味道大变样,变得不如以前好吃了。
可研究其原因:种植面积增大后,种植户的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关。
阳光玫瑰虽然是近些年才为大众所熟知,但实际上,它已经有“35岁”。1988年,日本通过“安芸津21号”和“白南”杂交选育,培育出了阳光玫瑰,并在2006年开始推广,也是在差不多这个时间,阳光玫瑰被引入国内,开始逐步推广,直至最终走红。巅峰时期的阳光玫瑰,一串售价可超百元,各种阳光玫瑰饮品也红极一时。在高售价的激励下,再加上阳光玫瑰果肉硬脆,耐储运,湿冷藏条件下可贮存一两个月不腐烂,且丰产稳产,种植阳光玫瑰的农户越来越多,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大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0年,全国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。目前,阳光玫瑰的总种植面积预计已超百万亩。而2016年,这一数字才十几万亩,翻了十来倍的种植面积,大幅提高了阳光玫瑰的产量,受供需情况影响,阳光玫瑰的价格也随之下滑。
但质量把控问题也随之而来。任何果树都会受产地气候条件等的影响,但就阳光玫瑰这个品种而言,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,更主要的还是栽培技术。我国刚开始引进阳光玫瑰的时候,种的人比较少,种植户大多都能种得好,追求高质量,但随着推广面积逐渐增大,种植户的栽培技术水平和理念不同,有的种植户片面追求高产量,有的则是栽培技术不到位,最终果品也是良莠不齐。
可研解析栽培技术难点:
1、要想种植出品质一流的阳光玫瑰,土壤和生长调节剂十分关键。
阳光玫瑰葡萄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要求很高,一定要用足够的有机肥,这样才能保证土壤里有丰富有机质和微量元素,这尤其对阳光玫瑰的香气影响很大。如果只用化肥,最终葡萄的口感就会差一些。
2、生长调节剂使用的技术难度更高。
植物的生长受激素影响,但植物本身天然合成的激素含量不多,难以大量提取,为满足生产需求,调节植物的生长情况,研究者合成了许多与天然植物激素有类似作用的物质,即植物生长调节剂。现在,广义的生长调节剂也包括少数天然激素。
在我国引进阳光玫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就是在探索生长调节剂的使用,这也是阳光玫瑰栽培技术的壁垒所在。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,不仅可以使阳光玫瑰无核化、果粒膨大,还可以影响阳光玫瑰的风味。
3、合理控产也很重要。
作为丰产性极佳的品种,阳光玫瑰的亩产量范围很大,亩产五六千斤可以,近一万斤也不是不可能。而过高的亩产量可能会使得葡萄没什么味道,果实成熟时,无论在树上挂多久,再怎么等着它充分成熟,葡萄的糖度也上不去。
而且,不只要控制总产量,还要留意一穗葡萄的质量,一穗葡萄重一斤到一斤半左右为佳。举例说明,如果最终要把单颗果粒质量控制在15克左右,那50粒葡萄就是一斤半了,若果粒太多,最终品质也会不尽如人意。具体到操作上,种植户可以通过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和疏花疏果来控制产量。
4、适时采摘也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环节。
一般认为阳光玫瑰的甜度在18左右口感最佳,阳光玫瑰成熟后,若未及时采摘,随着挂树期增长甜度(糖度)逐渐升高,当糖度达到20以上,吃起来就可能会觉得甜到发齁发腻了。但阳光玫瑰葡萄的甜度并不会随着挂树时间增长而无限升高,后期阳光玫瑰果实品质会进入衰退期,甜度、香味等风味都会下降。也有些种植户为了抢先上市,错峰高价销售,会提早采摘,此时的葡萄还未充分成熟,糖分不足,整体风味寡淡,口感差。
如今市面上的阳光玫瑰,价格依然存在一定差异,有的五元一斤,有的则二三十甚至更贵,对此,王壮伟表示,价格和质量还是有一定关系的,很多阳光玫瑰精品果即使在市场价格已大幅回落的今年,也能卖20元以上一斤,甚至更高。
可研论证可行性——葡萄创新,去向何方?
面对被捧上“神坛”,又最终归于平凡的阳光玫瑰,有人对葡萄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疑问,有必要一直进行葡萄品种创新吗?
目前,我国葡萄生产上的主栽品种,90%左右都来自国外。拿来主义已经行不通,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重视品种权保护,尽管我国的葡萄育种起步较晚,但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种业发展,自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以来,我国葡萄育种工作发展很快,已自主选育出很多优秀的新品种。只是配套栽培技术的完善与新品种的推广,以及植保方案制定、营养方案搭配、果园技术托管、种植管理技术培训、农业机械服务等,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,推动葡萄特色化发展、基地化建设、标准化生产、产业化经营、品牌化运作融合发展,促进产业兴旺、带动农民增收,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本文由经天咨询耿丹撰写